建投读书会·上海烟火manbetx万博全站丨陈磊:这一次我们试着回到服装本身

日期:2022-11-21 13:18:20 浏览:

  “建投读书会·澎湃北外滩”自2017年创办至今,已走过了九大主题季,并汇编江南系列讲稿出版了《江南纪》一书。如今,“建投读书会·澎湃北外滩”第十季系列读书会邀请了六位学者嘉宾,从地域历史、信仰风俗、饮食习惯、书信记忆、社区文化、服饰时尚等六个不同的文化领域,共读“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

  建投读书会·澎湃北外滩第十季【上海烟火】主题系列第六期收官场,建投书局邀请到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陈磊老师,以老电影为切入点,通过影像的写实风格,探讨1920年代以来百年上海城市女性服饰的变化。

  1930年,上海刊物《中国大观图画年鉴》登出一个版面,展示了四张图片,探讨妇女服装之今昔。

  四张图片的题目依次为:前三十年前妇女之服饰;短衫长裙已成昨日之黄花;现在流行之长短旗袍;冶中外于一炉之时式新装。这其实是一次对1900年以来时式装束的总结。从图上可以看出该版面更加注重当时的近式服装。类似这样的组图不止此一例。

  这四张图片,除却第一张为清末装束,其余三张都是属于1920年代的时装。我们就从1920年代开始讲起。

  左图是1920年代谢之光绘制的广告画,画面中的人物身着当时最常见的服饰——短衫长裙。右图的照片为盛佩玉(盛宣怀的孙女)19岁那年,从上海到杭州游玩时,在照相馆拍摄的。

  最右图标题为:“短袄长裙是上海最普通的妇女装束。”最左图这款即为旗袍,可以说明稍早于1926年旗袍已然出现。中间那张图片是1926年时,上海最时髦的装束——在旗袍外罩一件长马甲。

  探究这种样式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上海某一位热衷时尚但经济拮据的,想要翻新衣裳的样式。她发现丈夫有一件闲置的窄长衫,于是将其改制成一件外罩的马甲,因为样式别致,很快引起效仿。

  另一种说法是,当时红极一时的歌舞明星黎明晖,在1925年5月时给她的好友写信,提及她新制的两件衣服,一件是薄纱旗袍,另一件是长马甲,她发现两件衣裳的搭配既好看,又大方。她认为自己是这种穿搭的独创者。这段逸闻后来被刊发在报纸上,这种说法遂被更多人接受。这件事的有趣之处在于,当时已经出现了有关时尚的故事,这在从前是看不到的。

  不过,在盛佩玉的那组照片中,也出现了一张身着类似长马甲样式衣衫的图片。所以,也许在1925年春天时,上海已经有最早的一批时尚敏感度较高的年轻女性选择了这种服装,并且很快得到了一批认同者的跟风。

  1926年时,变换的服装、翻新的花样,以及社会上流传的关于时装的故事,这些都构成了上海女装发展的组成部分。那个时期已然建立起这样的形象:上海的女装是非常时髦的。上海成为了全国时尚的标杆。

  图为1920年代,杭稺英所绘的月份牌。虽然花样有所不同,但三张月份牌都有明显的短衣长裙元素,袖子样式也都是刚刚过肘的“倒大袖”。上图和中间的图片有很明显的长马甲与长袍的叠穿。

  上图为张爱玲1943年写《更衣记》时,所配的插图。与刚才所说的1920年代的衣服相当接近,同样是短衣长裙与倒大袖宽身长旗袍的形制。

  经过上述的发展之后,短衣长裙渐渐地被更为时髦的长旗袍取代,才会有“短衫长裙已成昨日黄花”的局面产生。

  最左侧所绘制的是1925年时兴的长旗袍,从图上能够很容易地看出旗袍领口、袖口、长度的变化,短短几年间,时尚的变迁速度是非常快的。

  运动中引起最大风潮的衣饰如图所示。穿着者是当时的一位交际明星薛锦圆manbetx万博全站。她首倡的纯色素缎周身滚边的长旗袍,是当时最受欢迎的旗袍样式之一,仿效者众多。

  左图是叶浅予先生在这一时期绘制的时装画。可以看出,自薛锦圆始,1930年代初,旗袍的样式越变越长。从右图可以看出,由于旗袍已经长至脚面,可能造成行动不便,所以必须开高衩,并内搭长裤。至1932-1933年,旗袍已经长至几近拖地。

  图为阮玲玉,第一张图1934年登在《良友》杂志封面。三张图的旗袍形制都非常接近,皆为高领、短袖,相对合身,长及脚面。

  左图为1935年胡蝶的照片。中间是明星影片公司旗下重要女演员的合影。右图是有“小阮玲玉”之称的后辈女星梅琳。时间继续推移,可是旗袍的服制却没有发生太大的差别。

  时尚为什么以当时的形式出现,很多时候是无解的。我们所能知道的是,到1939年时,上海已然流行短旗袍。对于这种流行,每个人看法不一。但短旗袍节省布料成本,此为事实,与当时战时的环境也较为契合。

  这种趋势一直发展到 1940 年左右,此时,旗袍基本上短到齐膝,这被视作时髦,长旗袍已然过时。张爱玲在《更衣记》里写,“所有的点缀品,无论有用没用,一概剔去。剩下的只有一件紧身背心,露出颈项、两臂与小腿。”这种形容其实相当贴切。

  在1946年春天,新的趋势还不明显。入夏时,上海小姐的选美开始举办,在当时极为轰动。

  到 1947 年的秋天,报纸上的时尚评论常常提到以穿着考究著称的教会大学的女学生,她们的旗袍基本上都长至膝盖下一两寸。除了衣身变长,旗袍的领口也稍稍提高。

  图为电影《太太万岁》剧照。它的剧本创作于 1947 年春夏之交,拍摄于1947 年夏天。这部电影的美术相当考究,服装也非常精细,可作为研究当时服装变迁的参考资料。

  从上到下服装资讯,剧照分别来自《太太万岁》、《一江春水向东流》和周璇的《长相思》,大衣都有着明显的垫肩manbetx万博全站。

  抗战胜利后的几年间,物价飞涨,民生渐渐凋敝。到1948 年底,社会经济进一步败坏,时装兴盛势头停滞,基本仍是 1947 年流行的样式。这张时装画上的样式在1948 年的秋冬到 1949 年的春天非常风行。衣领变得很高,腰身收得很紧,衣身再次变长。这种样式名为美龄装,因为它很接近于宋美龄在某一时期常穿的款式。

  图片仍为老电影剧照。左一出自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舒绣文饰演的王丽珍身穿一身西式衣裤。manbetx万博全站

  在上海的冬天,长裤的保暖度确实更好。这一点也被当时的男性作者承认,尽管他们绝大多数都认为这种穿衣方式很不像样。另外,有许多女性需要骑自行车上学,所以长裤一定比旗袍或裙装更加方便安全。因此,能接受西装长裤的年轻女性越来越多,在1946年后有明显的趋势出现。但保守的少奶奶们和中年太太们则依旧很难接受。

  到1948、1949年时,整个社会的态度开始松动。电影明星陈燕燕,到北京去拍戏时,被人拍到她身穿长西裤和短大衣在北京的中山公园散步。manbetx万博全站天气暖和起来,大衣和棉袄就改成了各种鲜艳的毛衣。

  图为解放后的一部电影的剧照,图片体现了解放初的大学生,无论男女,在春秋天的时候,基本上都身穿各色的鲜艳毛衣,搭配各式长裤。

  图片出自霓虹灯下的哨兵。从它拍摄的街景来看,身穿旗袍的、身穿西式时装的人数已经几乎相当。

  上面的截图出自50年代上海出版的裁剪书。左图的裙子其实是经过改良的旗袍。

  站在今天回顾过往,我们提到服装的时候常常会想到服装背后的含义,想到服装代表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比如传统的王朝时代,服装是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代表了等级;进入现代社会以后,manbetx万博全站服装随着社会变动而更替,更多地表现为时尚潮流的演化,虽然不再像传统时期那么“严重”,但是人们也经常习惯性地赋予服装各种社会意义,所谓的“奇装异服”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特殊年代里对服装也有各种特殊的、严苛的要求。这些习惯和要求,恐怕都表示我们重视服装,但更重视服装背后的意义。

  但时代一直在变化,对于生活在当下的我们,可能大家更加习惯于“服装只是服装”这样的想法manbetx万博全站。当然它还是会与流行相关,很多时候也和消费、消费主义相关,但更多的时候只是跟我们个体有关,我们喜欢什么,就选择什么。服装更加自由、更加轻松,大家都有自己的服装理念可以表达。

0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