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新年伊始,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将“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作为2023年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进民生福祉,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广州承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根扎深,向上生长。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将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历久弥坚,驰而不息。
过去的一年,广州努力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建成首批村居社区就业驿站62家,新增城镇就业30.55万人,新增公办基础教育学位14.5万个,完成75所 “公参民” 学校治理,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近1000亿元,小微贷款余额增长18.9%,民生领域财政支出2100.3亿元,增长3.6%。
过去一年,广州还用“绣花”功夫全面改造城市人居环境:49个老旧小区改造,PM2.5全年每天达标,在国家中心城市中保持最优,清理 “散乱污” 场所2049个,新增口袋公园52个、碧道200公里,9成以上行政村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基本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7602套,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3万套。
过去一年,广州还努力筑起一道道民生防线个区域急救医疗中心,村卫生站 “一元钱看病” 覆盖率97.7%,建成最小应急单元2.3万个、“广州街坊” 群防共治队伍410支,网格事件办结率99.5%,重点行业领域检查整改各类隐患70.7万处,处置易涝风险点488个。
民生之重,更重在久久为功。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展望2023年,广州全市11区也陆续亮出了自己的“民生记事本”。各区将根据本区实际情况,结合区内特色,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为本,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围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目标,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座城市的故事,最早在越秀山下书写。这里却又恰恰是面积最小的行政区,仅33.8平方公里。螺蛳壳里做道场,方显绣花功夫。2023年的越秀奋斗历程,将是文化味最浓的一页,也将是这座城市探索“老城市新活力”最重要的篇章。
生活在越秀,文脉滋养着商脉、城脉。以文化引创意,以创意促商旅,“产业圈”和“商业圈”是越秀今年两个最具看点的“朋友圈”。
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北京路商圈获评全国示范智慧商圈、团一大纪念馆建成开放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是对越秀探索“老城市新活力”的肯定。
粤剧版的动漫MVmanbetx万博全站,广府味浓的潮玩手办,和国际接轨的饰品时装……走在越秀的各大商圈,市民街坊们可以从移动设备、琳琅满目的商品架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文化味道。
越秀很“老”,越秀很“潮”。依托众多专业市场,时尚产业、创意产业、数字产业等已经成为越秀的一张张新名片。传统与创新是一体两面,通过不断挖掘创新,越秀已经形成了设计、制造、消费的产业链条,创新成为既古老又现代、既通俗又时尚的都manbetx万博全站市文化形态。
深耕文化的同时,越秀也在不断提升“内功”:以新技术引领产业升级、社区升级。
“老城市新活力”,引进新产业、吸引并留住年轻人是关键。渐见成效的老旧小区微改造、行之有效的社区创新管理模式,一系列极具特色的民生品牌在越秀应运而生,引来“新血液”,留住“新动力”。
越秀山高,珠江水长,亲历这个城市历久而常新的千年历史,越秀区对“老城市新活力”的探索,将续写这座城市最辉煌最生动的篇章。
海珠,一座生态和现代和谐共生的岛。四面环水,让这里的人有了“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胸怀。鸟来了,不想走;人来了,很想留。在今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擘画的2023蓝图中,海珠有了更多的新机遇、新使命。
顺着蓝图,从西往东走,海珠展现的将是立体的广州发展历史。洪德路同福路骑楼、大元帅府历史悠久,气势恢宏;中山大学、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广交会展馆,朝气蓬勃,未来无限。
从北往南看,海珠又是另一种景象,“接”得住,“扛”得来。广交会在这里重新生根壮大。展馆四期建成投用,为广州“中国第一展”的名片再添光彩;越过珠江,琶洲试验区为城市新中轴线再续辉煌,海珠湿地则用美丽的岭南生态画卷画上浪漫的句号。
更多的文化硬件从愿景走向现实。海珠的街坊市民们以后能到被誉为“岭南画派摇篮”的十香园感受书画文化。备受关注的广州新中轴线文化“四大馆”——广州美术馆、广州科学馆、广州博物馆、广州文化馆都将坐落于海珠区。
海珠勠力打造“头部企业+上下游配套+研发+场景应用+金融+人才”的产业生态系统正逐步成型。琶洲试验区已形成包括阿里巴巴、唯品会、逸仙电商等50多家电子商务相关头部企业的集聚优势,成功培育出汇美集团、哆啦科技、茶里等10余家国家和省级电商示范企业,辐射带动超过6200家电子商务企业落户该区域。
生活在“江、涌、林、园”一体的江岛“生态城区”,从紫荆花开的中大校园,走进500强企业,骑车不manbetx万博全站过数里、乘车不过数站。活在海珠,乐在海珠。
珠江串联,南北两岸,荔湾老城,心向民生。老城区荔湾有着广府人朴实的气质,在2022年将民生工作一项项落实。永庆坊、广州呼吸中心、上下九街区、聚龙湾片区、海龙围科创区、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等与荔湾相关的关键词被写进2023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这些词体现了荔湾响应民之所需,也预示着荔湾在未来将以敢闯步伐实现蜕变。
润物细无声,有着千年商都血脉的荔湾在寻“新”之发展过程中心向民生。永庆坊获得“国字号”荣誉,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沙面升级人才休闲岛,以“全职引进+柔性引进+项目合作”引进各领域高层次人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在大坦沙全面启用,荔湾人民在家门口可享受高水平的医疗资源;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三馆项目全面封顶,陆居路、新隆沙、广船等土地公开出让,白鹅潭地标将冉冉升起……
过去一年,荔湾以沉稳、积极向上的姿态书写民生答卷,掷地有声地推进人才保障、医疗健康、经济商圈、艺术文化等工作。新年起步,时验着具有历史厚重底蕴的荔湾,这座老城把握命脉,在时代奔腾浪潮中启动新引擎,全力建设白鹅潭商务区、荔湾文商旅活力区、海龙围科创区三大平台,以高标准、高质量推动老城市新活力示范区建设,生机勃勃的荔湾正展现新魄力。
不久的将来,市民或许能看到荔湾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以“绣花”功夫推进更新上下九街区,活化利用聚龙湾片区(首期)等项目;能看到汇集岭南文化瑰宝的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以高水平姿态运manbetx万博全站营,文化韵味从老城延伸;能看到海龙围科创区的新型产业聚合能量,以高标准打造产业发展载体。
腾飞在即,广州国际金融城进入“生长拔节期”;科技赋能,天河智慧城按下产城融合“加速键”;活力迸发,天河路商圈不断点燃消费内生动力;生态为本,华南国家植物园为打造美丽中国的广东样本注入新动能……
作为广州第一经济强区,天河区担负着支撑城市核心竞争力提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担当。踏上新征程,天河将坚定不移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高品质生活,以勇立潮头的澎湃能量,争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典范。
勇立潮头,是一种敢于担当的魄力。提升天河智慧城等创新节点能级,高标准建设广州期货交易所,加快建设中国人工智能 (广州) 产业园等一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项目,建好环五山创新策源区,推动天河路等商圈高质量发展……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小目标”,彰显天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勇立潮头,是一种攻坚克难的毅力。天河将坚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城区功能品质,以城中村综合治理为突破全面改善提升城区面貌,高质量提升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以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牵引,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建设“强富绿美”标杆城区,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承载能力。
勇立潮头,是一种民生至上的情怀。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快清华附中湾区学校二期等项目建设,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推进粤剧院新馆等高水平运营,为市民游客提供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全力支持华南国家植物园高标准建设世界一流植物园,全面提升城市生态绿化品质。天河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居民群众。
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广州民营科技园、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广州白云站……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与白云区紧密相关的一个个“关键词”,擘画出广州最大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
蓄力勃发manbetx万博全站,产业赋能,产业是经济之本、发展之基。当前,白云聚焦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打造航空物流、美丽健康等“六大千亿级”和“六大百亿级”产业、构建“强二优三、三产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一园两城三都四区”重大平台建设迸发新活力。推动民营科技园实现营业总额、工业产值和固定资产投资两位数增长;白云湖数字科技城新引进重点招商项目10个以上、总投资额100亿元以上;全年招引项目200个、总投资额1000亿元以上……新一年目标已绘就,白云奋楫扬帆再起航。
通途如虹,振翅腾飞。交通兴则百业兴,交通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原动力。随着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广州白云站等重大平台建设如火如荼进行,白云迎来新一轮重大发展时机。同时,白云将抢抓南沙开发开放“大机遇”,积极打通“白云机场—广州国际港—南沙港”物流通道,奋力推动全区加速实现高质量发展。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白云深入实施好就业、好教育、好医疗、好民政、好文化、好住房、好环境“七好民生工程”,踏实走好为民服务之路。推动广东实验中学永平校区9月顺利开学,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区)和全国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区,打造全国基本养老示范区,深化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创建,加快推进南方医院白云分院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
2023年民生“大礼包”正在投递,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为白云发展实绩添温度,为民生答卷增厚度。
“到黄埔去”正由号召变成趋势,从梦想变成现实。过去一年,产业和人才双轮驱动下的黄埔,通过“金镶玉”政策体系,唤得来人,也留得住人。
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是今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重点工作之一。本年度,除了大抓促发展、兴产业、强投资、育动能、优服务,黄埔还将迸发人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方向,要通过项目带动人口和人才增加,带动消费促进发展,努力成为广州高素质人才创新创业、追梦圆梦的主要承载区。
抓住了人,就是抓住了未来。往大了说,黄埔制造产业由大向强,投资、招商、创新动能抓得起,是满足人们对于品质新城的向往;往小了说,黄埔民生环境由有到优,交通、学位、医疗配套跟得上,是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
黄埔深谙,新城热土,唯有产业兴,方得人气聚。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始终把发展实体经济、发展制造业作为立区之本、强区之基,立足“三城一岛”规划,加速实施“万亿制造”计划,加快实现主导产业引领、龙头企业带领、未来产业领跑,奋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全球高端制造重镇。广州东翼,经济发展的韧性和势头强劲,产业升级的力度和后劲十足。
筑巢引凤,产业、环境、就业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到黄埔安居乐业。“七普”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黄埔常住人口总量由2010年的83.16万人增加到2020年12月的126.4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4.3%,总量大、增速快、结构好的人口发展特点铺就新城底色,高学历、高素质的年轻人成为建设黄埔的中坚力量。
花都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大型空铁双枢纽所在地,是广州的“北大门”,是世界到达广州的第一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世界之窗”“枢纽客厅”。
目前,它正着力构建“空铁一体化”,大力提升国际空铁枢纽能级,持续优化空铁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真正实现“到北站即到机场”,聚焦人流、物流、资金流,加速空铁双港融合和产业发展,助力打造广州北部交通枢纽、经济枢纽。
引领制造业立区到“智造立区”,花都除了交通双枢纽,提到制造业就能想到汽车制造、皮具之都、音响之都、时尚服饰等标签符号。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制造业不仅反映了一个区域的发展水平、综合实力和竞争力manbetx万博全站,更象征着一座城市的未来。
花都抢抓全球汽车产业“换道超车”的战略机遇,聚焦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领域,从制造向智造转变,激活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加快打造2500亿级的汽车产业集群,在华南地区最大规模汽车产业基地的基础上,再规划100平方公里区域发展汽车产业。
花都还享有“中国皮具之都”的盛誉。2022年6月,花都明确提出要将狮岭升级为粤港澳大湾区1000亿级“国际化、数字化、绿色化”时尚产业智造基地,狮岭皮革皮具产业将迎来高质量发展的二次蝶变。
从先进制造业立区,到“智造立区”,花都提出智创引领“一区一城一港”建设,培育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数字贸易的新前景。
联动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布局规划南拓,国家省市的重大战略部署,番禺绕不开。
绕不开的最直观感受首先来自于交通。番禺坐拥华南地区最大的高铁客运枢纽广州南站,快速地铁18号线号线地下舞长龙,佛莞城际、穗莞深城际、南大干线建设火热。借助“六纵六横”的高快速公路和地铁、城轨组成的综合立体化交通网络,番禺与广州中心城区及粤港澳大湾区周边城市紧密相连。
纷繁的交通线网中,番禺大道和南大干线交织,串起了番禺的主要重大发展平台。由北至南,是长隆万博与市桥传统片区的新旧碰撞,由东至西,番禺汽车城、广州大学城、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广州南站连点成链,在这片土地上全面集聚起人才、技术、资本、市场的优势。
东北一隅,广州大学城是华南地区名副其实的人才“宝岛”和创新之源,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与人才资源最丰富的“智核”,“最强大脑”集聚效应被无限放大,推动产学研一体化。
纵览“智链”,“草灌木林”共生的区域产业生态正在营造。番禺汽车城以新能源汽车集群式突破力推产业链现代化,初步形成汽车制造产业集群;万博商务区用1.5平方公里的总用地面积,吸引了1万多家企业进驻;高铁新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客厅与门户枢纽经济区,成为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的新极核。
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番禺闯出了一条高质量建设世界级湾区的新路子。
南沙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汇集海洋大陆之毓秀,融贯东西文化之精华,既是一方开拓创新的经济发展热土,也是一方生机勃发的文旅发展热土。
2012年的南沙新区成为国家级新区,2016年的南沙新区被定位为城市副中心,而站在广州发展角度看,“双核”的出处,源于广州正高标准编制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将优化形成“一廊一带、双核五极”的多中心、网络化城市结构。
未来,南沙将以实施《南沙方案》为总牵引,锚定实体经济主攻方向不动摇,全力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推动南沙开发开放再加速,奋力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加快建设体现新时代广州新气象的新核心区。
近年来,南沙以建设全国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和国际化人才特区为抓手,持续优化政策机制,强化人才服务保障,推动人才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南沙从构建上提升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形成“一廊一带、双核五级”,全力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
狠抓大产业、大平台、大企业、大项目、大环境,南沙努力构建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科宇航、吉利航天、中邮信源……一个个企业案例和一段段时间刻度还原了南沙的新时代、新征程、新发展。
穿透时间的魔法,科创源头创新的能力、攻坚硬核科技的实力、政策制定的精准有力正是南沙实现制造业当家的本质。
大国命题,从化作答。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全国唯一的县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近年来,广州市从化区先后承接多项国家试点任务,不断探索超大城市的乡村振兴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践,为广大民众绘就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时代“富春山居图”。
新年伊始,新的征程,2023年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从化如何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幸福美丽生态之城?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彰显从化担当、展现从化作为?
对此,广州市人大代表、从化区委书记董可表示,将对标对表市委、市政府赋予打造绿色发展示范区的功能定位,坚持生态为本、产业强区、绿色发展,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从化实践,助力广州高质量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
事实上,绿色是“大美从化”的城市价值基点和最具竞争力的比较优势,更是近年来从化高质量发展的特色和成色。
坚持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筑牢绿色的屏障,铺就绿色的亮丽底色。因此,从化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护好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才是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长久之策。
一座现代化城市的美好,有高耸入云的楼群,有绿树成荫的公园,也有科学精细化的管理水平,更有居于其间人们的笑颜……
广州市增城区曾荣获“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联合国和谐城市提名奖”“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和谐之城”“全国绿色小康县(市)”等数十项荣誉称号。
成绩的背后,凝聚着增城坚持“城市发展旨在为民、惠民、靠民”这一核心理念。特别是增城在经济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全力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有效转化,形成了“生态化、循环化、智能化、创新化”的“四化”高质量发展模式。
观大势,谋全局,闯新路。未来,如何让经济发展更有“温度”,让民生福祉更有“质感”?对此,广州市人大代表、增城区委书记赵国生表示,增城将切实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总抓手,把确定的目标任务一件一件干好干成,积极探索实施中国式现代化增城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着力创造高品质生活,必须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坚定不移依靠群众推动各项事业发展。
蓝图绘就,重任在肩。下一步,作为广州东部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增城,将坚持高起点规划建设,打造广州新的动力源和增长极,牵引带动全区高质量发展,突出制造业当家,高质量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狠抓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做强做大先进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
作始也简,将毕也巨。如今,一项项重大战略,一个个重大工程,为实现增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也刻下了奋斗者砥砺前行的印记。